其他

加强养老服务及专业人才培养,在中小学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2017-03-04 社工客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晓静教授,在中国职工之家山东代表团驻地,针对她的两个提案建议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做了详细的介绍。


刘晓静教授 (图片摄影:郎丰君)

具体建议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15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9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且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多等特点,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养老压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基础设施、行业规范、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展滞后,亟需予以关注和积极应对。


关于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待遇偏低,职业认同感不强

  二是源头培养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三是培养层次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具体建议如下:

(一)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养老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评价,不断改善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社会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社会活动,增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认同感;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鼓励越来越多的养老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事业。


(二)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发展规划,提升学生培养层次。结合各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研判养老行业对养老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将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评价预测机制。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情况,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尽快探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培养层次,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第一,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如增加在校生生均补贴,仿照山东省“免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模式,给予学费减免、奖学金(助学金)优先评定、推荐就业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生源,培养更多人才。第二,根据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引导和鼓励高校通过实行单独招生、增加招生计划等方式,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第三,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第四,鼓励养老机构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以岗位的技术含量、关键程度、贡献大小、效率高低等指标合理划分岗位等级,以岗定薪。政府通过岗位津贴、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养老机构用人压力并适当增加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


(四)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历教育方面,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开展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带头人专题培训,促进教师之间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教学领军人才。加强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养老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继续教育方面,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岗位培训力度,保证培训质量与效果。鼓励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业余攻读学历学位,完善知识结构。继续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建设。


(五)促进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鼓励专业对口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吸引相关专业毕业生参与养老行业发展。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积极组织在校生到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家庭等进行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从事养老事业的热情。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等方式,开发更多适合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通过就业促进招生,不断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提供后备力量。


第二,关于在中小学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建议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扶弱帮困、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精神关爱、行为矫治、社会康复、权益维护、危机干预、关系调适、矛盾化解、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是社会治理的专业力量。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服务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机构和部分社区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扩大专业社会工作覆盖领域和服务范围,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规范力度”等发展思路,民政部门也不断加大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能充分满足现实需求的情况之下,应该优先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理由


学校社会工作,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领域,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目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中小学普遍性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模式,学校社会工作运行机制较为成熟,已经标准化运作。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学校社会工作也有较好的发展,尤其香港于2000年实行了“一校一社工”制度,形成了学生成长的专业支持力量,起到挖掘学生潜能、协调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困扰与难题,有效地协助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上海、广州、深圳、四川、山东等地,皆有学校社会工作项目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具有如下好处:


(一)有效地建构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中小学对心理咨询非常重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这非常重要。但学生成长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或心理原因,更多是成长环境所形成的问题。对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无疑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其他原因所形成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则无能为力,因为心理咨询师只是以问题视角来诊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何去改变与矫正问题学生的行为。社会工作强调的是人的行为表现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社会性;学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其具体环境的问题,是人际之间交互影响的结果;社会工作者会多方了解学生的处境,除了转变学生,还为之建构、修复与完善人际支持系统,形成学生成长的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如果学校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可以有效地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教育合力,更可以与心理咨询师一起合作,及时地发现学生问题与矛盾,做积极的预防与化解工作。


(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强调服务对象自助能力的提高,要求服务对象能够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替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会以优势视角即了解与运用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能够挑战自我、直面现实问题、不逃避问题。他们会通过专业的方法,如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之中体验成长,学会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等等,从而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能够形成较大的学生工作合力


学校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会更好地与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学生工作合力。三者是有着职责的分工与各自的优势。心理咨询主要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行思想教育与日常性管理,社会工作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支持。心理咨询以问题导向,思想教育工作以教育为主,社会工作则是服务为本。如果说思想教育工作是显性的思想教育,那么社会工作则是隐性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服务育人。社会工作会更加关注弱势学生或问题学生,通过专业的方式促进改变,而不是简单的教育与讲道理。


(四)开展危机介入服务,有效化解校园暴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具备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知识的专业工作人才,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相比,其对于校园暴力危机处置具有更加专业的理念、方法与技巧。在日常,学校社工将通过与教师、学校管理者、家庭、警察等相关各方形成危机介入紧急处置机制,在校园暴力发生初期及早介入,并通过紧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化解校园暴力风险,降低校园暴力伤害。在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过程中,学校社工将能够通过专业的评估和需求识别方法,及时发现校园暴力潜在隐患,并通过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工课堂、社区工作、体验式培训等多样化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等相关教育与辅导,有效预防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暴力中,施暴者与受暴者均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为施暴者提供服务,能够有效预防与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避免其在歧途越走越远。为受暴者提供服务,能够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降低校园暴力的心理伤害,保护其成长。


二、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建议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目前有关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网络成瘾、吸毒、自杀等青少年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问题不只是青少年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群体的投射,是成人社会的问题在青少年身上的体现。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是我们更好地预防与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一)转变教育理念,增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必要性的认识


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只是进行普遍性的思想教育,更应该是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烦恼与问题的协助性解决,使他们解决成长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会面对与处理问题的方式,突出学校教育中曾经忽略的日常性教育内容。进行个别性问题的专业处理与解决也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社会工作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岗位,让其发挥为学生服务的专业优势,尤其对那些需要帮助与扶持的学生来讲,不会因为学业成绩不好、父母关系不和等问题阻碍了良好成长的步伐。


(二)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标准


可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的经验,对不同层级的学校根据人数设定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或者开展社会工作项目,并对社会工作者的条件要求进行相应的界定,对其职责进行相应的设定与规范,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工作中问题回应的优势,使社会工作岗位真正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预防、补救与发展的功能。美国对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学历上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领域。我们更应该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素质有明确而较高的要求,因为服务对象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学生。可以先在不同层级学校进行试点探索,形成一定的模式,再进行推广。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要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支持范围,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入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以多样化资金来源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对于符合服务承接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武振江 郎丰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